大
美
大
同
光荣绽放
“风景这边独好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对于大同文化旅游来说是丰收的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科学精准的顶层设计下,全市文旅产业流光溢彩、缤纷绽放,实现一连串的突破。从目标定位到体系架构、从内容丰富到运营思路,从业态培育到板块构建,无一不呈现里程碑式的跨越。
大同旅游荣誉盘点
01
“建设国际一流全域旅游
目的地”战略目标明确
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同调研时要求,大同要用好文化旅游这张开放“名片”,建设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
8月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吉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具体举措和攻坚方向。会议指出,以建设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抓住大同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重大机遇,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用高端策划、战略投资,抓好云冈石窟、悬空寺等旅游景区集成建设,激活古长城、古城墙、火山群等资源,做大冰雪产业,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使其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加快实施“五环联动战略”,深入推进“七个一工程”,全面整合旅游要素资源,加快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大同古城三大核心景区,进一步创新思维,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
02
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业
改革创新先行区
年6月,大同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我国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先行区建设来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将进一步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产业制度、旅游政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国家旅游局将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对先行区建设予以积极支持,并依托中国旅游智库、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中国旅游研究院等获得智力支持。对旅游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形成较大影响的先行区,国家旅游局给予适当形式的表彰与奖励。
03
旅游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年3月,大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它是全市旅游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新成立的市旅发委通过增加强化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进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监管旅游市场秩序等职责,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旅游管理体制问题,为推动“全域旅游”提供组织保障。
通过将优势传统产业所拥有的旅游性资产整合重组,我市组建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运作的大同文旅集团。以文旅集团作为母公司,先后投资成立云冈文化旅游公司、恒山文化旅游公司、古城文化旅游公司,打造资源开发、资产运营、金融服务三大板块业务,搭建投融资平台。
全市旅游景区景点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华严寺、古城墙等11个景区景点基本实现“两权分离”。
04
旅游接待奖励办法升级效果明显
为了有效推动地接旅游繁荣发展,灯会期间出台《古都灯会期间对外地旅游团队的优惠办法》,取得明显成效。
7月1日出台《大同市旅游接待奖励办法》。奖励办法突破了单纯以大宗旅游奖励为主的模式,新增加了自驾车、旅游直通车和会议、赛事奖励等内容,把奖励项目、范围扩大。特别是提出了加大淡季旅游的奖励力度,即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期间,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增加奖励20%。最高奖励标准达到了14万元。奖励政策直接拉动了本地旅行社地接业务,扩大了城市品牌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05
全国地市级城市中
首家发布旅游指数
年9月27日《中国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在北京发布。这是首支城市级古都旅游大数据指数,从游客视角建立旅游热度评价体系,按日度计算、季度发布。
这份报告由大同市政府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报告以游客为中心,通过监测游客游前、游中和游后行为数据,科学反映特定时点和一定时期大同旅游景气情况,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参照,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分析工具。
中国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是接地气的旅游“观象台”,是践行旅游“六字诀”的硬举措,是旅游资源数据化、品牌传播数字化、产业发展智慧化的大平台,对于全面推动大同加快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06
旅游服务品质整体提升
年,全市开展旅游品质提升工程,按照“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严格遵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加大投诉处理力度,投诉受理率和结案率为%。在年上半年《山西省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指数报告》中,大同市以一季度二季度双A的好成绩名列榜首。
我市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举办了全市导游领队人员和旅游团队服务系统培训;两名导游荣获金牌导游称号;云冈石窟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被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三届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培育试点单位。
07
云冈文化旅游活动月精彩纷呈
山西大同云冈文化旅游活动月9月6日盛大启幕,为期一个月。涉及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竞赛、宗教等共计40多项活动。本着“务实、创新、节俭、惠民、安全”的原则,陆续举办了第四届大同国际骑游大会、大同重机国际摩托车滚雷巡游节、大同城墙荧光夜跑、大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五教同行祈福大同”演唱会、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嘉年华、“影像的力量”国际摄影展、盖世拳王WBA世界拳王争霸赛、大同火山地形越野跑挑战赛等高规格、高影响力的活动,全力营造旅游文化主题活动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08
做强长城文化旅游
省里提出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决策后,我市积极行动,深入挖掘本地长城资源谋篇布局,发展具有大同特色的旅游新三板。
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建设顺利推进,该项目于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贯通我市天镇、阳高、新荣、南郊、左云5个县(区)。通过长城旅游公路带建设,以线串点将碎片化分布的优质长城文化旅游资源合理整合,在全市逐步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的长城旅游发展布局。
年10月,第二届中国大同长城文化节开幕,来自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汇聚古城,纵论大同长城资源的独特优势,把脉保护与发展工作,为做强长城旅游建言献策。
09
新业态撑起大同旅游一片天
12月29日,大同万龙白登山雪上运动项目正式运营启动,这是我市首家大型专业滑雪场。滑雪场是以初、中级滑雪娱乐为主、高级滑雪为支撑的运动滑雪休闲项目。开业以来,每天接待人数超过人次,大同的文化旅游产业正迎来“全年无淡季”。
这是大同旅游开发新业态、展现新作为的一个缩影。年,一大批新型旅游体验项目表现不俗,魏都水上乐园、方特欢乐世界等参与互动性强的新兴景区闪耀登场,接待量屡创新高,弥补了我市现代休闲体验旅游景点的空缺。古城内主题酒吧、客栈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产品体系明显优化升级,让传统与时尚同发力,让风景这边独好。
10
“大同蓝”成为金字招牌
,“大同蓝”成为让全国游客向往的“网红”,人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大同蓝,感受大同蓝。
年初,有关“大同蓝”的权威文章开始见诸国家级媒体,新华网连续刊发了三篇稿件,引用大量数据,展现“大同蓝”背后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